2022年7月,世界汉学家理事会正式宣告成立,并于同年八月正式设立世界汉学家理事会执行机构——世界汉学中心。迄今为止,作为汉学领域里程碑式的学术组织,理事会已汇聚了来自全球63个国家的400多位杰出专家,形成了广泛而深入的汉学学术网络。
同时,世界汉学家理事会执行机构——世界汉学中心已牵头构建起涵盖三十余个国家的国别理事会体系,旨在将各国汉学家组织和联系起来,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其群体效能。
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推动全球汉学家在汉学各领域的深入研究,包括语言、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艺术、宗教和中医等,世界汉学家理事会正式设立相应的十大学科专家委员会,并定期在中国或海外举办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以促进各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宗教专委会名单
(以下排名顺序按照国家首字母)
宗教专业委员会致力于研究中国宗教的历史、文化与实践,涵盖儒释道三教与民间信仰等领域,探讨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委员会通过学术会议与国际合作,促进中外宗教研究的对话与互鉴。
【比利时】费丹凝
(Vercammen Dan)
比利时仙学研究院教授,比利时道教研究会会长
【俄罗斯】索罗宁
(Solonin Kirill)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罗马尼亚】谢尔班
(Serban-Sixtus Toader)
布拉索夫市特兰西瓦尼亚大学语文系讲师
【尼泊尔】古马尔
(khakda kumar)
尼泊尔蓝毗尼佛教大学教授
【美国】魏雅博
(Albert Welter)
亚利桑那大学东亚研究系系主任、教授
【美国】祁泰履
(Terry Kleeman)
科罗拉多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学系教授
中医专委会名单
(以下排名顺序按照国家首字母)
中医专业委员会聚焦于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其哲学基础、经典文献与现代转化。通过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应用,促进人类健康事业发展。
【澳大利亚】
Mary-Jo Bevin
中医专家
【德国】萨比娜
(Sabine Schmitz)
中医专家
【罗马尼亚】鲁贝安
(Adrian Lupeanu)
罗马尼亚前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中医专家
【墨西哥】
Roberto González
中医专家
【挪威】枚式明开
(Mai-Thi Minh Khai)
奥斯陆大学中医药博士、英国北方针灸学院中医教师
【葡萄牙】
Sara Faustino
中医专家
【伊朗】艾森
(Ehsan Doostmohammad)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伊朗籍专家
政治专委会名单
(以下排名顺序按照国家首字母)
政治专业委员会以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与现代治理模式为核心研究领域,探讨中国政治文化的历史演变及其对全球治理的启示,促进中外学术界的深入交流。
【阿根廷】何广思
(Gustavo Alejandro Girado)
中国-拉美研究中心主任、当代中国研究生事业部主任
【澳大利亚】马克林
(Colin Patrick Mackerras)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荣休教授、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院士
【巴西】高文勇
(Evandro Menezes de Carvalho)
北京语言大学梧桐讲席教授
【加拿大】包天民
(Jeremy Paltiel)
国际知名中国问题专家,加拿大卡尔顿大学政治科学系教授
【丹麦】曹伯义
(Carsten Boyer Thogersen)
丹麦前驻上海和广州总领事、汉学家
【马尔代夫】莫芮德
(Rasheed Mohamed)
马尔代夫驻中国前大使、中国马尔代夫文化协会主席
哲学专委会名单
(以下排名顺序按照国家首字母)
哲学专业委员会致力于中国哲学的思想传承与现代诠释,涵盖儒道佛思想、伦理学与美学等领域。委员会鼓励多学科视角的交流,推动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的对话与共鸣。
【德国】谢林德
(Dennis Schilling)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客座教授,德国慕尼黑大学教授
【法国】梅谦立
(Thierry Meynard)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
【法国】魏明德
(Benoit VERMANDER)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美国】万百安
(Bryan W. Van Norden)
瓦萨学院讲座教授、武汉大学讲座教授
【瑞典】罗多弼
(Torbjorn Lodén)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中文系主任
【希腊】埃琳娜
(Elena Avramidou)
希腊爱奥尼亚大学哲学副教授
语言学专委会名单
(以下排名顺序按照国家首字母)
语言学专业委员会以汉语言研究为核心,涵盖语音、语法、语义及语言教学等领域。委员会致力于语言学理论创新与汉语国际传播的实践,促进中外语言学者的合作交流。
【德国】何莫邪
(Christoph Harbsmeier)
挪威皇家科学院院士、挪威奥斯陆大学荣休教授
【德国】朗宓榭
(Michael Lackner)
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资深教授,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德国】
Yan Xu-Lackner
德国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院长
【俄罗斯】李克金
(Alexey N. Aleksakhin)
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大学汉语教研室教授
【法国】白乐桑
(Joel Bellassen)
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授
【日本】内田庆市
(Keiichi Uchida)
关西大学名誉教授,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研究员
【意大利】马西尼
(Federico Masini)
意大利罗马大学副校长、罗马孔子学院院长
艺术专委会名单
(以下排名顺序按照国家首字母)
艺术专业委员会聚焦于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多维研究,包括书画、音乐、戏曲与影视等。通过跨文化交流与实践创新,推动中国艺术在全球的传播与影响。
【法国】高醇芳
(Deanna Gao)
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巴黎中国电影节主席
【美国】魏美玲
(Emily Wilcox)
美国威廉玛丽大学现代语言与文学系中国研究教授
【美国】柯伟业
(Michael Cavayero)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助理教授、研究员
【南非】
Keyan Gray Tomaselli
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办公室杰出教授
【西班牙】迈迪
(María Teresa Gonzalez Linaje)
自由学者
【伊朗】纳思霖·达斯坦
(Nasrin Dastan)
伊朗艺术研究院东方艺术研究负责人
文学专委会名单
(以下排名顺序按照国家首字母)
文学专业委员会以中国古代与现当代文学为研究重点,涵盖文学翻译、经典文本解析、文学比较与跨文化传播等方向。委员会促进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的理解与认同。
【埃及】阿齐兹
(Abdel Aziz Hamdi)
埃及爱资哈尔大学中文系主任、埃及高级文化理事会翻译委员会委员
【加拿大】林理彰
(Lynn, Richard John)
多伦多大学中国思想与文学教授
【丹麦】易德波
(Vibeke Bφrdahl)
北欧亚洲研究所(NIAS)高级研究员
【美国】倪豪士
(William H. Nienhauser)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东亚语言文学系霍尔斯·巴斯康姆讲座教授
【墨西哥】莉莉亚娜
(Liljana Arsovska)
墨西哥著名汉学家、翻译家
【匈牙利】克拉拉
(Zombori Klara)
匈中友好协会主席,匈牙利文学翻译家协会会员
【印度】墨普德
(Priyadarsi Mukherji)
尼赫鲁大学教授
历史专委会名单
(以下排名顺序按照国家首字母)
历史专业委员会研究中国历史的多元主题,包括政治、社会、文化与经济发展,旨在通过历史文献与跨文化比较,推动对中国历史的新认识与国际合作。
【罗马尼亚】萨安娜
(Anna Budura)
罗马尼亚著名汉学家、中国近代史学家,历史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美国】艾恺
(Guy Salvatore Alitto)
芝加哥大学历史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梧桐讲席教授
【美国】张仲思
(Tristan Brown)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墨西哥】白佩兰
(Flora Bottou Beja)
墨西哥学院亚非研究中心教授
【土耳其】阿尤布
(Eyüp Saritas)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主任、尤努斯·埃姆雷北京土耳其文化中心主任
军事专委会名单
(以下排名顺序按照国家首字母)
军事专业委员会研究中国古代兵法与军事思想的智慧,以及其对现代军事理论的影响,特别关注中国传统军事经典的国际传播与应用,促进中外军事文化的交流与理解。
【阿根廷】马豪恩
(Jorge Eduardo Malena)
阿根廷国际关系理事会研究员、萨尔瓦多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系主任
【巴西】霍心武
(Rogério Fernandes de Macedo)
国际儒联成员,巴西坎皮纳斯州立大学社会科学博士,巴西孙膑拳武术协会主理人
【美国】骆格德
(Grant Rhode)
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波士顿大学高级讲师
【美国】龙沛
(Peter Lorge)
范德堡大学历史系亚洲研究副教授
【伊朗】胡塞尼
(Javad Hosseini)
中国世界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副秘书长、山东省孙子研究会顾问
经济专委会名单
(以下排名顺序按照国家首字母)
经济专业委员会以中国经济史与当代经济发展为研究领域,探讨经济思想的历史根源及其全球影响。委员会致力于中外经济学术交流,助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波黑】卜雅娜
(Bojana Pavlovic)
波黑塞族共和国巴尼亚鲁卡大学准教授
【俄罗斯】
Alexey Maslov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东方学教研室主任、俄罗斯联邦远东问题研究所所长
【美国】阳和平
(Fred Engst)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摩洛哥】汉漠斯
(Hammes Khalid)
默罕默德五世大学法律、经济和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印尼】黄金泉
(Chandra Setiawan)
印尼总统大学基金会监事会主席
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
世界汉学中心由北京语言大学与青岛市政府合作共建,中心依托北京语言大学丰富的汉学研究资源,创新校地合作模式,建构学术服务和研究平台,凝聚全球汉学家力量,服务国家文化战略,打造世界汉学家母港与世界汉学“根服务器”。
世界汉学中心精心打造了全球汉学家信息网络系统,联络沟通了100多个国家、近5000名汉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致力于联络并激活遍布全球的汉学研究与知识资源,打造以汉学家为“思想源”的智库,建立世界各国汉学家和汉学机构间常态化交流机制,形成稳定学术交流模式,逐步建立完善的世界汉学与中国文学、出版、影视、艺术、文博等相关产业的对接机制。中心将通过数据库建设、学术出版、翻译服务、论坛会议、研习研修、智库咨询等方式促进世界范围内的汉学家交流和学术往来互动。
世界汉学中心致力于促进汉学家与汉学研究学者的学术交流,推动汉学学科发展,培养汉学学术新人才,与汉学家共同建构跨越空间的汉学(中国学)学术共同体。世界汉学中心将依托其深厚的汉学学术资源,持续邀请更多海外优秀汉学大家入驻世界汉学中心从事汉学领域的研究工作。让世界汉学中心成为世界汉学家的学术研究母港,帮助汉学家深刻理解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建设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新传播体系。使世界汉学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汉学枢纽,推动汉学(中国学)研究中心回归中国,并阔步走向世界。
2025-01-16
2025-01-15
2025-01-14
2025-01-13